叶落深巷,枫叶低窗,凋零写出了整个秋的景色,没有春的生机勃勃,带走夏的阵阵雨落,迎来的是秋的凋零败落。街道上不再是人来人往,深巷里叫卖声也归于沉寂,而这一切都归于秋,秋不像是其他的季节,因为它是多变的。
秋季多变归于情感,凄凉是大多数诗人赋予它的情感,思念是文学流派给予它的印记。古往今来,大多如此。古战场上的战争凄惨,会有秋风凛冽。边塞诗人与秋天的风也会有着无尽的渊源。中国过去的诗词里会有许多季节感,那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文人墨客就是秋的传扬者。
到如今秋天依然是文学作家的热爱,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秋天会让哪些作家如痴如醉。直到读到林清玄先生的《秋声一片》,我明白为什么秋会引起共鸣。不过我觉得林清玄先生认知的秋与那些诗人不同,林先生想找的是真实的秋。伴随着人类的科技文明发展,让现代的人们无法认知季节的更替,不能接通人与自然的情感。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言,我们缺失了季节的情感。
去年秋季,我和朋友同往泰山游行。山上的秋景却不是市区的那种只有秋风瑟瑟,而是自己在秋季里耀眼,在玉皇顶看向那景象,如诗如画,一点也没有秋的萧瑟。而是另一种打破常规的景色,很美。
那一刻我们感觉处于世外桃源,听风声,那样清脆悦耳,内心深处无比舒畅,那是秋,那是真实的秋,耐人寻味,让人感慨,今天还有如此让人心动的地方。是啊,秋,我体会到林先生的感觉了也找到了林先生的答案,那里的秋沁人心脾。
如此,秋不仅是一个季节,他是那些诗人对于自己感情的寄托,是文学作家的思念。秋也是自然的馈赠,是对于万物的认知。
或许当我们在秋季回忆的时候,也会有美好发生。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