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去买早点,路过红绿灯路口时,看见路灯柱子脚下土壤里长满了草,贴近一看,原来是好熟悉的熟地草,感到了久违的亲切感。

        在我的山里老家,遍地都是熟地草。问度娘,学名叫马唐草。为什么我们这里称呼为熟地草,听老人们讲,它长在那里,那里的土壤一般都很肥沃。我的记忆里也是这样子的,熟地草一般长在土壤肥沃的地方,茂密成片,尖尖的长叶绿油油地铺满一地。

        我曾在烈日下锄过菜地里、红芋地里的草。中午的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其他的杂草刮起来不一会儿就晒蔫变黄了,唯独熟地草两三个小时都不蔫不黄。稍不注意,有一点点根须未刮起留在土壤里或刮起的根须上留下的土稍多了一些,在把人晒的中暑的太阳底下暴晒,它都能存活下来。我每次锄草后,没过几天,又见几株活过来的熟地草。

        熟地草的茎是葡匐在土壤表层,一节一节向前伸长,每节相连处都会长出像胡须一样的细根,多而长,深深扎入土壤。熟地草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繁衍生息,年复一年,在地坝上,在池塘边,在道路两旁,葳蕤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熟地草还是喂猪养牛的好食料。小时候,每当看见一片茂密的熟地草时,小伙伴们会争先恐后跑过去,用手扯,用镰刀割,或装在竹篮里,或扎成把捆在一起,拿回家喂猪养牛。

        一直生长在农村偏远地区的熟地草,又怎么来到城市的呢?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有答案又似乎没有答案。不过,我坚信,无论是在农村田头地坝,还是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熟地草一定会顽强地活下来,而且长得茂密嫩绿。

        从农村走进城市的打拼人,不正是这一株株进城的熟地草,想方设法融入城市圈,努力地活着,还想活出个人样来。